●“堆放垃圾”型:废品多过清洁工具 博颂路与园田路交叉口东200米路南的道班房,防盗门已坏,一把明锁守着大门。透过半遮掩的窗户,可以清楚看见房内一角堆放着扫帚,而另一边则堆放着空瓶子、废纸箱等杂物,杂物占去的空间要比工具占据的空间大出很多。一位在道班房西侧工作的环卫工介绍,他不知道眼前的道班房还存放着废品,他也从未把自己的清洁工具存放在道班房内,“都是把工具放在自己租的房子里,我从来没有进去过”。 ●“开发利用”型:变成临时办公室 经八路与黄河路交叉口东南角的道班房,可能是这次探访的10座道班房中被“利用”得最充分的一个了。这里有床,但没有被褥,有沙发,有办公桌,有茶几,有蜂窝煤,还有一辆电动自行车,并没有一个清扫工具。 23日下午,4名环卫工人正坐在里面聊天,据介绍,这里是环卫班组长们开会、考勤、发工资的地方。坐在办公桌前的女环卫工介绍,他们这里“统领”着经八路办事处辖区的5座道班房,因为没有办公地点,这座道班房就成了办公室,而辖区的其他道班房,都已成了专职的库房。 ●“全职仓库”型:只能放工具 两天里走访了10座环卫工人道班房,其中的5座道班房,除了堆放着工具外,当初主管单位设计、设想的所有功能都已经丧失了。 这5座道班房,分别在:经五路与纬五路交叉口东南角,经五路与红旗路交叉口西100米路南,经七路与黄河路交叉口北50米路西,红专路与文化路交叉口东100米路南,丰产路与东三街交叉口东北角。 透过这5座道班房的窗户,均能看见里面的扫帚等工具,当初的椅子、床、衣架等物,早已没了踪影。 【委屈】 环卫工人:下雨天只能到商店里避雨 走访每一座道班房时,记者都会在附近寻找正在干活的环卫工,向他们了解道班房的情况。 在经五路与纬五路交叉口,一位环卫工坐在距离道班房2米外的一个破沙发上休息、喝水。这位环卫工说,她在经五路上干了一年多,从没有进过附近的道班房。 当从记者口中得知道班房里能歇脚、避雨时,这位环卫工带着一丝委屈说,钥匙在班长手里,平时除了班长,很少有人进道班房;去年夏天下大雨,她和工友都是到商店里避雨。 红旗路上的一位环卫工介绍,他从2004年就来这里打扫卫生了,道班房建成后,他从没有进去过,单位发了工具,他就直接把工具带回住的地方,平时班长开门、锁门,往道班房里放点工具,其他工友都没啥意见。 在记者采访的众多一线环卫工人中,几乎没有人到道班房里歇过脚、避过雨、喝过水,更别提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了。 【见证】 市民:住在附近 从未见环卫工人进过道班房休息 经五路与纬五路交叉口,住在路口家属院的几位老人经常聚在道班房附近聊天。 据他们介绍,道班房刚刚建成时,他们还能碰见有人打开道班房,往里面放些东西,后来,道班房开的频率越来越少,他们也从没有见过环卫工到里面休息、喝水。 一位花白头发的老人告诉记者,他几乎每天都在附近转悠,对于这个道班房,他非常有意见,他说,既然这房子叫做“环卫工人道班房”,就应该为一线的环卫工人服务,像这样每天都很少开的道班房,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质疑】 附近商户:花这么多钱 只为了在路边盖一个仓库? 采访中,一个紧挨着道班房的报亭老板说,刚刚建成时,环卫部门还组织环卫工人到道班房里换衣服,没过几天,这里就大门紧闭了。 这位报亭老板认为,政府花大价钱在路边盖了道班房,而道班房却仅仅起到一个类似于仓库的作用,这绝对是在浪费资源。“花高价只盖成一个仓库,忽悠环卫工和市民,这些主管部门真是在作秀”。 而对于占据着人行道,甚至一些占据着盲道的环卫工人道班房,附近的商户也有怨言,这些道班房挡了市民走路,更占据了大家的出行资源。 【强烈对比】 看了以前的“美好设想”道班房的现状很让人无奈 郑州在马路边盖环卫工人道班房,曾经被主管部门作为服务环卫工人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行。 2008年12月1日,河南工人日报曾对此进行报道。当时,郑州金水区市政管理局业务科科长吕丽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解决金水区4500多名环卫工人无处更衣和放置清扫保洁工具的问题,金水区委、区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在寒冬来临之前,赶制50座环卫工人道班房,而道班房全部到位后,每座房还会解决一名困难环卫工人的住房问题,她曾表示,道班房到位后,要求每个道班房有一人看守,这样就会解决一批困难工人的住房问题。 此后,河南日报也在2008年的12月26日对此事进行报道,据报道,郑州金水区50座环卫道班房投入使用,这在我省尚属首次,金水区市政局副局长张鸿喜介绍,这50座道班房,大的15平方米,小的12平方米,用日本进口的金属雕花板制成,保温、隔音、防水,可移动,道班房内铺着红地毯,有衣架、椅子,环卫工人上下班时,可以在房内换换衣服,还可以存放铁锨、扫帚、垃圾袋、梯子等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