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凌晨四点,匆匆起床。照例先推开窗户,探头凝神深吸气:感觉空气中稍有烟呛味,顿感忐忑,于是匆匆下楼,驾车东去。 本以为昨天的雨淋湿了所有东西,夜里可以睡安生了,不想一夜大风竟又把秸秆堆刮干了。 “郭书记,呀,你咋又这么早就起床了?”睡眼朦胧的拐棍李村禁烧队员慌忙折身坐起。 “情况啥样?我闻着有烟气呀。” “放心吧,郭书记,咱这儿情况正常。” “好,我到旁处去瞅瞅”。 ——摘自郭鸿志10月26日的禁烧工作日记 10月1日上午,郭鸿志带着机关上下一行40余人走进辖区一块块农田,现场把脉农事,实地调研分析,制定切合实际的三秋工作方案。干部们记下每块地的地形凹凸、阡陌连接和作物分布,构思着做好禁烧工作的具体措施,内心里涌动着抓好三秋工作的信心和激情。 时间:一早一晚 五更黎明,天色朦胧。暮色渐浓,夜静人稀。 每天一早一晚这两 个时点是秸秆禁烧工作最敏感、最要害、又最薄弱的关键时段。每当此时,郭鸿志必驾车到分散在农田里的19个禁烧瞭望点上检查人员在岗情况。 “郭书记今早5点不到就又来咱点上查岗了”,这样的话对于每位禁烧队员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了。大家无不为他坚毅执着的工作精神,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亲近而又严格的工作要求所折服。紧跟党委,上行下效,全体包村人员以村为家,24小时坚守岗位,村组干部更一丝不苟,一张坚韧牢固而细腻周密的“禁烧工作网”覆盖全境。 重点:薄弱环节 钟楼街道与其他5个兄弟乡、镇、街道比邻,边界争议是以往禁烧工作中颇为棘手的问题,即使是在辖区内,村与村之间的地界划分也会成双方扯皮的焦点。而这恰恰是禁烧工作的关键所在。 拐棍李村的干部们对此最有感受。 去年10月7日一大早,拐棍李村党支部书记王建立忽然接到郭鸿志从农田里打来的电话:“建立,靳庄南边地里着火了,你马上带人来。” “好,马上到。”王建立口上应着心里却犯嘀咕:“靳庄那里不会有事呀,肯定是郭书记认错地块了”。 五分钟不上,十余人赶到。仔细一看:确实是自己村的地块,再无话说,立即展开扑救。 “这三不管的地界,村干部都定不清,郭书记竟然认得;本来觉得肯定要挨批,没想到后来开会,郭书记还表扬我们反应敏捷、到位迅速、处置及时,这叫俺真感动!”,说起去年那一幕,王建立依然情不自禁。 方法:统管统防 禁烧工作说到底离不开辖区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深入了解一线群众的实际所难、所需、所急才是彻底做好禁烧工作的根本。 郭鸿志走进农家小院,与群众一起体验丰收的喜悦,询问麦播的品种选择、时间安排;他走进玉米地与庄稼汉们交心,了解他们对堆放在田间地头秸秆的真实想法。 “马上动员党员干部,迅速清运零星堆放的玉米秸秆,收缩战线,改全面管理为重点防御,集中精力完成集中堆放,让群众趁墒、抢时先把小麦种上”,他的指示简短利落,掷地有声。 “你们要与市里以及企业联系,邀请人家来咱街道实地考察,力争在咱辖区设置一到两个固定的秸秆收购加工点,这样明年咱的农作物秸秆就有根本出路了”,他的语气深思熟虑、高瞻远瞩。 效果:不言而喻 10月28日机关例会,郭鸿志点评街道阶段成绩,他对辖区禁烧工作中涌现的大量表现积极、成绩突出的包村人员和村组干部逐一表扬,对自己他则说:“大家在禁烧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精神和事迹不仅令我深受感动,更值得我本人永远学习和借鉴”,郭鸿志以其务实低调之风和博大恢弘气度赢得了全体机关人员的由衷赞誉。 11月3日,省禁烧工作验收小组有关领导莅临汝州,对钟楼街道秋季禁烧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效果和突出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今年这禁烧抓得可真是紧呀,以上那年也没今年管得这样严,都不像今年这样地净天蓝人心服!钟楼这届领导中,是真中”,程楼村的关大爷如是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