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每到傍晚,汝州市区南环路上就会出现一个70多岁的老人,提着一段绳子,绳子一端系着一个拳头大小的铁筐,里面装着燃着的木炭。他把绳子抡起来,小铁筐呼呼作响,火苗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橘红色的弧线,煞是好看,围观的人们拍手叫绝。 没见过这阵势的人看的是热闹,稍上点年纪的人就知道,这是民间文艺表演——玩火龙。 据介绍,玩火龙在解放初到上世纪60年代的汝州民间比较流行,那时候电少灯少,娱乐活动少,逢年过节,老少爷们趁着夜色,玩起火龙来格外带劲儿。“如今玩火龙的人越来越少喽,我会这两三下可以说是玩火龙的传承人了。”老人诙谐地和记者开起了玩笑。 这位老人是汝州市钟楼街道南关居委会居民孙林才。 说起玩火龙,孙林才就兴奋:“别看东西简单,玩火龙得有力气,两臂做支撑,手腕甩绳子,每一种花样我都给它起了名字:仙女下凡、仙女撒花、仙女担水、二郎担山、背后三枪、开轿车……玩火龙也是技巧活,不仅要爱玩、会玩,还要玩得好,大家才爱看。”孙林才玩火龙,常常引来街坊看稀罕,看到高兴时,大家禁不住齐声喝彩。 按理说逢年过节玩玩也就算了,可孙林才硬是把它当成每天的“必修课”。孙林才玩火龙到了痴迷的程度,就连他的老伴儿也拿他没办法。他的老伴儿说:“早上4点多就出去到南环路的洗耳河桥上玩火龙,晚上丢下饭碗就又出去了,晚上10点以前很难见到他的身影,都迷到那上面了,想着他也闲不住,就当他去锻炼身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