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养老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汝州市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老龄事业实现了创新发展,先后荣获了“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市)”、“全国老年维权示范岗”、“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为老人们搭建起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平台,勾勒出一幅“最美不过夕阳红”的和谐画卷。 规划服务体系,老有所养 汝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有16.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3.3%。面对社会养老负担加重、老年医疗费用增加等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挑战汝州市市委、市政府把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列为发展规划,成立了市发展养老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老年维权中心、老年保健中心;乡镇(办事处)成立了老年维权岗和为老志愿服务队;各村(居)委会成立了老年协会和村志愿为老人服务队,形成了市、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逐步加大机构养老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和资金扶持力度,积极探索老年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的新思路,实现老年福利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信息化。 积极兴办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养老托老平台,汝州市养老机构床位已达到老人总数的20‰以上。集日托、就餐送餐、洗衣洗澡、配送医疗、家政服务、巡视巡诊、康复锻炼、精神安慰、文化娱乐等为一体,为需要服务的老人积极开展“两走服务”,对有行走能力的老人让其走进养老中心享受服务;对行动不便的老人,由中心服务人员上门服务。做到资金投放、硬件设施、服务项目、服务队伍“四到位”,使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有偿、低偿或者无偿的养老服务。 完善老年医疗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预防、医疗、护理和康复等多种服务。改善老年医疗设施,重视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和康复研究,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提高老年病急救、治疗和康复水平。每逢九九重阳节,该市都会组织多家医院为持证老年人免费进行体检,每年体检人数达6000多人。 丰富精神生活,老有所乐 每当晨曦初起或暮霭乍现,在老年文体活动广场、洗耳河畔、公园,老人们打太极、扭秧歌、跳舞,个个精神矍铄、怡然自得,一派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汝州市注重发展老年文化体育事业,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天天有活动、月月有竞赛、季季有培训,全市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市老龄委遵循“因地制宜、小型多样”的原则,依托各村(居)老年协会,组织开展门球、乒乓球、象棋、围棋、钓鱼、书法等健身娱乐活动,比赛项目常年不断、有声有色。公园、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等公共文化互动设施免费或优惠向老年人开放。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创作了老年人喜闻乐见的作品,开设了老年文化专题,大力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文体活动,有计划地组织老年文艺汇演、书画展等活动。 为了让“银发一族”得以安享幸福的晚年、远离孤独,汝州市启动了“精神助老工程”,开出了一系列的“特色服务菜单”,如建立志愿者陪护队、设立老年人庇护站、开设精神需求服务热线、建立老年人辅导队等,深受老人们的青睐,有的社区还开办了“银发超市”,为老年人提供涉老维权、老年保健、钟表、家电、气灶等免费维修及检测、美发、化妆等志愿服务。 搭建宽广舞台,老有所为 汝州市充分发挥农村老干部、老教师、老劳模、老战士、老专家五老人员的余热,先后拨出专项资金300多万元、筹集资金800多万元,在全市456个村(居)委会成立了以村中“五老”人员为主的老年协会,并根据各协会的人员情况,指导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组、民事纠纷调解组、政策法规宣传教育组、红白理事组等5个工作小组。老年协会调解民事纠纷达30万件、资助贫困生2500多人次、开展大型文化活动3000多次、宣传政策法规600多次。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需要,真正体现党政领导“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精神,汝州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强和改进“老有所为”工作,各级老龄组织和涉老职能部门都把“老有所为”纳入日常工作范畴,组织和动员广大老年人,在关心下一代、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治安、宣传政策法规、技术经验传帮带等方面发挥作用。大力提倡尊老、敬老、爱老,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维护老年人权益的同时,开办“老年大学”,坚持从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上为老年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支持鼓励有专长、有技能、有热情的老年人,退而不休,接受原工作单位或其他单位的聘任,为企业充当顾问,提供咨询服务,使老经验服务于新发展。 汝州市老龄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市委、市政府在成绩和荣誉面前没有沾沾自喜,并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在未来的岁月里,将以全新的视角,全新的姿态,创新的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积极态度,为汝州老龄事业的美好明天,谱写更加壮丽的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