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8月15日上午,在汝州市焦村乡张村柿子园内,63岁村民南东木从身旁柿树上摘下几个又黄又大的柿子,边说边递给几位游客:“这柿子不用脱涩,摘下就能吃,像梨一样,又甜又脆!”。 张村培育的日本甜柿像苹果一样脆甜,不用脱涩,摘下就可食用,市场供不应求。为培育这种甜柿,南东木在柿园内坚持了30年。 焦村乡张村以丘陵山地为主,山地资源丰富,土壤条件好,气候变化明显,上世纪80年代初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气候、温差、降雨量还是日照时间,都适合种植日本甜柿。在村委会的大力推广下,部分村民响应号召,种起了日本甜柿,南东木就是当年带头的种植户之一。 1981年,在村两委会的引导下,南东木承包了4亩农田,引进400多棵日本甜柿苗。刚开始,他整日蹲在果园内,隔三差五为果苗松土、除草和喷药。为了管理好果树,夫妻二人在果园里建了两间小茅屋,日夜守在果园里。 4年后果树开始挂果,虽说结果不多,但付出终于有了回报,看着果实一天天长大,南东木内心充满了喜悦。当年8月,柿子成熟后,南东木邀请果农前来尝鲜,品尝后,他们却皱着眉头说:“果味不正,涩味较浓。” 大伙儿的话让南东木心里不痛快,当晚,他徘徊在柿园里彻夜未眠,先后尝了几十个柿子,个个不脱涩味。南东木隐隐感觉到,可能管理过程中出了问题。为尽快掌握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请来专家为果树“会诊”,又邀邻乡几位果农查找原因。就在南东木苦苦追查果树“病因”而迟迟未果时,同村村民张成义的果园传出喜讯,他培育的日本甜柿获得成功。 当年10月,南东木把张成义的柿树枝嫁接到自己的柿园里,继续摸索着种植日本甜柿。两年后,南东木终于将日本甜柿培育成功,1987年,虽然每亩果树仅结果20多公斤,但纯正的日本甜柿口味却让夫妇俩松了口气。 “俺去年卖了4000多公斤,差不多有两万元进账,今年柿树长势喜人,又是一个丰收年……”在柿园里,南东木指着硕果累累的日本甜柿林,给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丰收的喜悦溢满了他黝黑的脸庞。2009年,他家的柿园每亩摘了1000多公斤甜柿,4亩收入1万余元;去年,虽然遭遇冬季大寒,但当年8月柿子成熟时,每亩仍有1200余公斤的产量,共收入两万余元。 如今,在南东木等一批种植能手的带动下,全村已发展日本甜柿100多亩。现在,张村的甜柿已是名声在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