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网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 查看内容

汝州市“见义勇为勇士”

2011-8-7 08:59| 发布者: 汝汝| 查看: 351| 评论: 0

摘要: 杨晗代表三中队参加部局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 本网讯,他曾是一个追梦少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父母设计好的“路线图”入伍从军;面对肆虐的歹徒,他以行动捍卫正义,以鲜血彰显忠诚;汶川发生8级地震灾害,他在病床 ...

杨晗代表三中队参加部局召开的党建工作会议

       本网讯,他曾是一个追梦少年,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父母设计好的“路线图”入伍从军;面对肆虐的歹徒,他以行动捍卫正义,以鲜血彰显忠诚;汶川发生8级地震灾害,他在病床上写下3封请战书,被破格批准参加抗震救灾医疗队,满载荣誉;军校毕业,他放弃了留在学校和机关的机会,强烈要求到基层工作。他,就是秦皇岛边防检查站监护三中队政治指导员杨晗。

       光荣与平淡之间,他是如何转变;梦想照进现实,他又是如何坚持。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走近杨晗,我们看到了公安边防部队一名基层警官的成长历程;透过荣誉,我们看到他的军旅人生如北方冬天的枝干一般——清晰、坚强、勇敢。

       1米8多的个子,棱角分明的脸庞,眼神中透着刚毅和果敢,不苟言笑的他说起话来每个字都掷地有声。杨晗说它属于纯种的军人,战死沙场是他最好的归宿,虽然现在是和平时期,但是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却时有“惊天动地”之举。

       投身军旅永远无悔——“好钢要淬火,好男要当兵”

       “好钢要淬火,好男要当兵”,自打懂事儿起,他便有了一个从军的梦想,这个梦想伴随着年龄的成长越来越强烈。

       然而,从军意味着什么?牺牲奉献。这四个字对他的家庭是那么刻骨铭心。杨晗的父母曾经都是警察,多次直面危险和死亡,杨晗的叔叔更是一名把仅有30岁的生命献给了公安事业的巡警。在家人的设想里,是希望他过一种平凡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子……

       2001年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在家乡安排一个不错的工作,杨晗却放弃了父母设计好的“路线图”报名参军。家人极力反对!家族的一位长辈劝戒他说:“年轻人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国家需要英雄,社会需要英雄,但咱家不需要英雄”。杨晗流着泪对妈妈说:“叔叔的遗志需要有人继承,从军也是我的梦想,我不想让自己抱憾终生……”最终,杨晗的坚定打动了父母,他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投身到火热的绿色军营。

       在军队这所大学校里,杨晗的生活充实而快乐,却也充满了波折。入伍之初,军事素质的薄弱使他受到严峻的考验。2003年,立志成为职业军人的杨晗在报考军校时因突患重感冒,疑似非典型肺炎而错失考试机会。然后,他又因所在部队编制体制改革而面临分流。杨晗一次次站到人生的十字路口上,父母也多次提出让他退伍回家经营公司。“坚持还是放弃?”思忖再三,杨晗终究无法割舍对绿色军营的热爱和留恋。他在日记中写道:“自从踏入警营,我已不再属于自己,我的心随着祖国跳动,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感觉生活如此有意义……”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害,一夜间,山河破碎,数十万人民子弟兵奔赴灾区抗震救灾。看到此情此景,打小就以精忠报国为志的杨晗再也坐不住了,因见义勇为负伤尚未痊愈,他在病床上他先后写下3封请战书向白求恩军医学院请战,强烈要求到抗震救灾一线去。他在请战书中写道:“我是一名军人,危难面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才是军人的真正品质!我愿用汗水、鲜血和生命诠释党员的价值,履行军人的使命!”最终,他的忠诚和信念打动了学院领导,被学院党委破格批准为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入川救灾。在灾区的危险环境中,他克服一切苦难,坚持奋战50余天,为灾区防疫和医疗工作做出突出的贡献并荣立三等功。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要对得起军人的责任”

       2008年4月25日是一个普通的周末,而在这一天,杨晗却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

       这天,杨晗乘坐一辆公共汽车从洛阳回汝州老家探望父母。途中,车上遇到三名歹徒行窃他人财物,行迹败露后就威胁群众、公开抢劫,气焰十分嚣张。看着群众恐慌而无助的眼神,杨晗毅然挺身而出,赤手空拳与歹徒展开搏斗。争斗间,恼羞成怒的歹徒狂叫着朝杨晗捅了一刀,鲜血顿时涌出,染红了车厢。歹徒跳车逃窜,杨晗被送往医院抢救。据主治医生介绍,杨晗左腹部伤口长约3厘米,刀伤深及腹腔,生死仅在一线之间……当杨晗醒来后,面对记者的追问,他淡淡的回答:“我不是想逞英雄。但我是一名军人,就要对的起军人的责任!”

       杨晗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一时间,退伍老兵、白发大娘、高校学生,探望的人们络绎不绝,电视、报纸、网络等众多媒体都纷纷报道。白求恩军医学院为他荣记二等功一次,中央文明办评选他见义勇为身边好人,汝州市授予“见义勇为勇士”和“共建和谐汝州十大人物”荣誉称号。共青团洛阳市委、汝州市委分别号召全市青年向其学习。

       面对社会和群众的厚爱,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杨晗却对荣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崇尚荣誉不是一时一事的激情之举,而是要持久地渗透进入思想灵魂深处,成为实现军人价值不可分割的部分。”

       2010年9月7日,由哈尔滨开往重庆北的K1063次列车上一位中年女旅客突发疾病昏倒,乘坐该列车的杨晗从广播中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赶到病人所在车厢展开抢救行动。面对危急的局面,杨晗沉着应对,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医学知识,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抢救了回来,并根据病人情况,建议列车长迅速联系在就近站点停车,将病人转入医院抢救。在进入急救车前,女病人紧紧拉着杨晗的手激动地表示:“谢谢您!恩人,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您!”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对别人是剃刀,对自己却是剔骨刀”

       杨晗是个浪漫主义的人,渴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杨晗说特别想去参加维和,特别羡慕海地维和防暴队的战友们,“哪怕死在异国的‘故土’上”。他对“故土”的解释是:对于军人来说,战场所在便是“故土”。

       监护中队的职责决定了这里的生活是平淡甚至乏味的,与杨晗设想中“轰轰烈烈的壮丽人生”想去甚远。但在三中队的工作经历却使杨晗深刻体会到:“艰苦的环境,平淡的生活一样能够磨砺军人的意志,体现军人的价值,合格的军人就应该在任何需要自己的地方奉献自己的力量”。

       工作中,杨晗对官兵要求很“苛刻”,真正的“严、高、细、实”。他对官兵的日常行为规范狠抓细扣,对待问题喜欢“小题大做”,出现问题“集体问责”,甚至对干部也“一视同仁”,不留情面。有些同志不太理解他的做法。中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小题大作”、“连坐”、“事儿妈”,各种评价都有,有的干部面对批评脸上也有点“挂不住”。

       一次,一名战士在哨位上状态不佳,并且违反规定将两只手袖到一起。杨晗看到后,一言不发地扎上武装带戴上帽子,自己当起了哨兵,三个小时保持挺拔的军姿一动不动。然后对战士说:“我做到了,相信你也能做到”。这名战士信服了,后来借用了一句台词评价杨晗:“指导员对别人是剃刀,对自己却是剔骨刀”。

       为了加强官兵沟通,杨晗在中队专门开展了“我给指导写封信”活动,诚挚听取了官兵的意见,并详细解释了自己的“执政理念”。“三中队的荣誉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也必须从一点一滴来维护”、“我们是一个集体,每个人的行为都必须对这个集体负责”。一句句话说到了官兵的心坎里,也彻底打消了官兵的抵触心理。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注册会员

相关分类

Copyright © 2001-2025 汝州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33624-3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