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网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 查看内容

汝州老党员陈玉宣心系荒山十年造就其致富之路

2011-7-14 09:47| 发布者: 汝汝| 查看: 170| 评论: 0

摘要: 本网讯,位于纱帽山下的骑岭乡东坡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7月5日上午,当记者提起老支书陈玉宝时,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们指着纱帽山上那片青翠的树林,由衷称赞: “那满山的树都是老支书栽的,如今他都快 ...
        本网讯,位于纱帽山下的骑岭乡东坡村,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小山村。7月5日上午,当记者提起老支书陈玉宝时,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他们指着纱帽山上那片青翠的树林,由衷称赞:  “那满山的树都是老支书栽的,如今他都快80岁了,还整日在山上忙来忙去……”

        沿着蜿蜒崎岖的山路行走近30分钟,再穿过一片果实累累的桃树林和一片郁郁葱葱的杨树林,只见一位身形略显佝偻的八旬老人,拎着锄头,提着筐子,满面笑容、健步如飞地从山坡上迎来。

        看到我们,他大声叫道:“慢点,山路不好走……”这位爽朗的老人就是陈玉宝。

        既然是党员,就得起带头作用

        “既然是党员,就得起带头作用,群众不愿干的事,咱得带头干……”回忆起当年承包荒山时的情景,陈玉宝爽快地说。

        今年79岁的陈玉宝,是东坡村4组村民。2000年,上级鼓励承包荒山,时任村支部书记的陈玉宝组织召开大小会议10多次,却无人愿意承包。即使是他和村组干部一起挨家挨户动员,几天下来,村头村尾跑了个遍,一块荒地也没包下去。

         “没人承包,我承包……”2000年9月的一次村组会上,陈玉宝决定带头承包荒山,当时他已年近七旬,身体大不如从前,全家老少几十口都不赞成。但陈玉宝却说,既然咱是党员,咱就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村里的荒山一直这样荒下去。

        开弓没有回头箭,干了就要干到底

        2001年1月,陈玉宝承包了村里的纱帽山。当时由于交通不便,从家里到纱帽山顶,不但要走20多里的田间小径,还要爬10多里的山路,每天一个来回要走三四个小时。为节省时间,陈玉宝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头在山顶砌了一座简易住房,从那时起,他就在海拔700多米的纱帽山顶扎了根。

        由于多年无人管理,纱帽山上杂草丛生,有的达~人多高,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癞子头”山。要绿化荒山,植树造林,首先要清除山上的荒草。说干就干,陈玉宝买来铁锨、锄、洋镐等工具,雇了村里50余名劳动力,每人每天开25元工钱,整整干了1个月才把山上的杂草清理干净。

        杂草清除后,陈玉宝又组织乡亲们在山上栽起了果树,虽然年龄大行动慢,但像挖坑、挑水这样的体力活他照样干,累了在树下坐坐,病了在树下躺躺。那段时间,他的工作时间非常有规律,每天早上6点起床,午饭随身携带,饿了就从口袋里拧一口馍,渴了就从腰里拔出水壶喝上一口,日日都要在山上走上10多公里。

        2006年,山上的桃树、杏树枝头上挂满了果实,眼看到了丰收的季节,陈玉宝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可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冰雹无情地打散了他的喜悦,这场冰雹不仅毁了满树的果实,而且毁了满山的果树,几年来的付出和40余万元的投资就这样瞬间付诸东流。

        看着满山遍地的果实和枝条,陈玉宝欲哭无泪。但第二天,他就又带着村里人又从外地拉回了10000多棵杨树苗。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干了咱就要把它干到底……”在乡亲们的窃窃私语中,陈玉宝硬是将杨树栽到了纱帽山顶。为确保果树和杨树茁壮成长,他又在山上修建了宽3米、长5000多米的山路,并通过四级提灌将水通到了山顶,还在山上竖起了线杆,架上了电线。如今在纱帽山上,随处可见笔直挺拔的杨树,每棵都有碗口粗。

        苦尽甘来,  “癞子山”变得郁郁葱葱

        如今,陈玉宝每年果树收成达10万余元。每逢果实成熟的季节,纱帽山上就热闹起来,村民们纷纷到山上尝鲜,乡亲们可以随便吃、随便拿,拍照、观光都可以。

        经过10年的努力,陈玉宝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在荒山上种植了500亩李树、300亩杏树、200亩桃树和200亩杨树,栽树10万余棵。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十几户群众也纷纷在纱帽山上种上了果树和蔬菜,东坡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造林专业村。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注册会员

相关分类

Copyright © 2001-2025 汝州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33624-3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