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网 首页 新闻中心 本地 查看内容

曲剧故里党旗红 瓷魁之乡春潮涌——汝州市基层党建工作纪实

2011-7-1 09:40| 发布者: 汝汝| 查看: 474| 评论: 0

摘要: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右二)在平顶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萍(左三)、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右一)、汝州市市长万英(左二)等的陪同下在汝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调研。纪念建党90周年“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 ...

       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右二)在平顶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萍(左三)、汝州市委书记李全胜(右一)、汝州市市长万英(左二)等的陪同下在汝州市非公有制企业调研。

纪念建党90周年“我为党旗添光彩”演讲比赛。

大学生村干部义务发放宣传单。

   汝南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63家,年产值预计70亿元。图为汝南产业集聚区一角。

       汝州市是著名的“曲剧故里”、“瓷魁之乡”。近年来,该市紧紧围绕建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汝州的奋斗目标,把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不断创新思路,丰富内涵,完善措施,提升标准,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先后荣获“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平顶山市‘三级联创’先进县(市、区)委”等荣誉称号。

       中国共产党在汝州市的早期历史活动

       汝州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党组织在汝州市(原临汝县)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成长壮大的过程。勤劳勇敢的汝州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过了艰难、曲折和不断取得胜利的道路。

       1932年9月,河南省立临汝初级中学学生张有奇在回乡探亲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9月起,他在省立临汝初级中学先后发展6名学生党员,并且建立了临汝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河南省立临汝初级中学支部委员会。

       1939年2月,中共豫西省委派中共党员何启光(现名张德群)到临汝县,在县城杜善行家建立中共临汝地委和中共临汝县委,何启光任地、县委书记。中共临汝县委建立后,积极而又慎重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1939年发展党员49名,在县城和农村建立4个党支部、3个党小组,在焦村建立抗日武装小组,并先后动员和引导11名进步青年去延安。中共临汝县委还在贫苦农民和进步青年中举办文化补习班、妇女识字班,教唱革命歌曲,进行抗日宣传。

       1944年9月下旬,皮定均、徐子荣率领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队(也称皮、徐支队)挺进豫西,到达临汝县大峪店地区,于当年11月建立中共临汝县委员会、临汝抗日县政府和临汝县独立团。中共临汝县委领导根据地人民以打击日、伪、顽为中心,配合皮、徐主力,积极参加武装斗争,同时开展倒地运动,建立人民政权。

       1945年3月,河南军区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戴季英率部队到临汝县大峪店,5月又从大峪店南下,到汝河以南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在行军途中,他们先后在临汝县蟒川乡(今蟒川镇)娘庙村、寄料乡(现寄料镇)李店村建立临汝县抗日县政府。

       1947年11月1日和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四纵、九纵先后两次攻克临汝县城。11月24日,经九纵司令员秦基伟批准,在杨楼乡(现杨楼镇)和尚庙村建立临汝县人民民主县政府。12月,县政府迁往寄料乡观上村,同时建立中共临汝县工作委员会,归豫陕鄂五地委领导。1948年9月,中共临汝县工委被撤销,建立中共临汝县委员会。1949年6月,临汝县人民民主县政府改称临汝县人民政府。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临汝党组织从此肩负起建设新政权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历史使命。

       抓好基层党建工作

       党的建设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基层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基石。

       汝州市面积1573平方公里,人口96万,辖15个乡(镇)、5个街道、456个行政村。近年来,汝州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层党建工作为重要抓手,认真调查研究,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确保党建工作各项部署落到实处。汝州市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健全了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明确党建工作重点,制定党建工作目标,加强分类指导、督促检查,把目标完成情况作为评先奖优的重要依据。汝州市委在安排全局性工作时,总是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内容,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市委中心组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市委常委会随时研究、解决党建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市委主要领导在会议上经常讲党建工作,从而形成了重视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

       近年来,汝州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目前,该市已建立基层党(工)委40个、党总支176个、党支部1201个,现有党员31611名,占该市总人口的3.3%。

       一是抓好基层党组织的巩固提高。按照“抓班子、带队伍、建制度、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该市抓好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培优培强工作,从市直单位选派147支新农村建设驻村帮扶工作队,到中心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力争把中心村建设成为示范村;督促有关乡(镇)党委,对26个软、散、瘫、乱村党支部进行集中整顿,选好配强村党支部班子,健全各项制度,确保基础牢靠、基层和谐稳定。

       二是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汝州市现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7652个,从业人员9万多人,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的80%以上。该市市委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中共汝州市委非公有制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其他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据统计,该市目前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306个,其中党委6个、党总支7个、党支部293个,基本上实现了应建尽建。

       三是不断完善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在上级资金支持帮助下,该市分两批高标准建设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187个,并采取市财政支持、乡村自筹、党费补助、援建单位帮扶、村集体经济投入等办法,自筹资金800多万元,新建和完善基层党校20所,改、扩建村级党员活动室357个,解决了党员群众活动阵地问题。

       四是建立和完善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该市建立乡、村两级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477个,党员户接收站点218个,发挥远程教育宣传政策、传递信息、凝聚人心的作用。去年12月,平顶山市在汝州召开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场会,对汝州市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推广。

       五是重视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汝州市委成立了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在乡(镇、街道)成立了20个流动党员活动服务站,在农村成立456个流动党员活动服务点,派专人到郑州、常熟等外出务工党员集中的地方调查摸底,建立流动党支部16个,为流动党员开展活动、发挥作用提供了服务、搭建了平台。

       发挥基层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

       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抓基层党建工作中,汝州市充分尊重基层党员干部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在党建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始终保持了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一是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汝州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各乡(镇、街道)把发展农村党员工作作为基层党建的源头工程抓紧抓好。每个村级党支部每年至少发展1~2名党员,注重在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中发展党员,重点解决长年不发展党员的空白村。市委组织部和乡(镇、街道)党(工)委分别建立发展党员台账,定期通报党员发展情况及存在问题,保证质量,优化结构。近3年来,该市每年发展党员都在1000名以上,其中农村党员超过700人。

       二是加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按照体现时代性、注重实用性、按需培训、学以致用的要求,该市结合农村党员干部实际,创新培训形式,利用市、乡两级党校,开展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方面培训,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党员干部到省内外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参观学习,每年组织培训党员的数量都在1万名以上。2010年,该市还分3批选送159名科级干部到清华大学接受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基层党员干部组织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能力。

       三是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该市结合农村党建“三双”工程,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经过拓宽渠道选,多种形式育,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有了大幅度提升,“双强”型村党组织书记在65%以上。

       四是想方设法提高村干部待遇。汝州市委出台了《汝州市村级班子及其成员绩效考核办法》,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提高村组干部待遇,实行绩效考核,激发了村组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五是严格管理基层党员干部。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约束和管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对基层党员干部最大的关爱,就是在维护党的形象,从2008年开始,汝州市对农村集体资金实行审计式报账制度,有效杜绝了村组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树立了正气,促进了稳定。

       以创新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上水平

       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和源泉,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汝州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党建工作的有力推手,在方式方法上因势而为、大胆突破,取得了明显成效:

       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为巩固基层政权注入了活力。汝州市推行“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目前已公开选拔三批,先后选派600多名大专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到村任职,分别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有些经选举担任村委委员,个别优秀的还被选举或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干部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上优化了村两委班子,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也促进了当代大学生锻炼成才。先后有39名大学生村干部被提拔为副科级干部,有150多名考上了国家公务员,有40多名创办了不同规模的企业。

       党组织联建发挥以强带弱作用。汝州市委根据农村党建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党组织联建工作的意见》,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以及组织整合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中心村(中心社区)联合党总支147个,实施强村带弱村,进一步发挥了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选派机关干部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干部驻村和后进党支部整顿等工作,汝州市委研究下发了《关于开展选派党员干部驻村任职的通知》,选派31名有农村经验的科级干部或科级后备干部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加快发展步伐。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丰富党建工作内涵。汝州市委研究出台了《关于在汝州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广泛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开展争先进、创一流竞赛活动。该市市委要求每个基层党委推选若干先进基层党总支、若干优秀党员,进行重点培树,使大家学有标兵、赶有目标。目前,该市“五个好”乡(镇、街道)党(工)委达到18个,占乡(镇、街道)党(工)委总数的90%;“五个好”村党支部达到323个,占83.2%;326名村党支部书记、1129名村两委干部成为“双强”带头人,形成了李湾、小寨、东营、小山沟等5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典型,以及王天照、史全有、王其林等30个先进村党组织书记典型。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促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汝州市在农村广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民主决策,解决新农村建设规划、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发展、承包租赁等农村管理中的重大事项,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汝州市还以基层党建工作为龙头,在抓基层、打基础方面多措并举,招聘了1000名社会治安防范员,成立了147个中心村村级警务室,推行和完善信访事项三级办理复核评查制度,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和以资金、技术、知识、文化、行政、司法为主要内容的“六下农村”活动,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汝州市被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经济扩权市、对外开放重点市、加快城镇化重点市、畜牧业发展重点市和文明城市,先后荣获全国首批新型城市、全国全民创业百强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等荣誉称号。

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注册会员

相关分类

Copyright © 2001-2025 汝州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2023033624-3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