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4月27日,河南省汝州市寄料镇徐庄观音堂村刚打成的机井旁,工人们正在忙着给机井井房封顶。 在工地上,笔者正巧遇到正在查看工程进度的徐庄村书记徐留记。看着即将完工的井房,徐书记难以掩饰内心的喜悦:“眼下麦子刚抽穗,正是需要水的时候,等过几天井上的配套设施建齐,这井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据徐留记介绍,徐庄村自古以来就地表水奇缺,生活用水全靠村里的几口浅井。但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村子附近煤矿建设和开采以来,村里的地下水位一降再降,原有的浅井逐渐没了水,村民们过着种粮靠天收、吃水贵如油的困难生活。为解决吃水问题,群众也曾多次自发组织人力、物力,打井找水,但都因缺少科学技术和资金而失败告终,能吃上深层地下水就成了当地群众企盼的一个梦。 今年初,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打井工作的实施,让徐庄村的群众看到了圆梦的契机。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勘查院经过37昼夜的连续奋战,在克服了选址难、地层复杂、水量不稳等重重困难后(该井初定深度150米,但施工至150米时出水量很小,经上级特许扩深),最终在4月10日打成了这口250米的深水井。 “往后有了这口井,就再也不用为吃水问题发愁了!全村1000多口人和3000多头大小牲畜饮水有了保证,碰到天旱还能灌溉村里200多亩地。”徐留记激动地说,“这全得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是国土资源系统的亲人帮俺们圆了半个世纪的吃水梦!” 徐庄村的经历,只是汝州市实施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打井工作的一个缩影。 去年9月份以来,我省遭遇了严重的秋冬春连旱,全省农田大面积受旱,直接影响到今年的粮食安全,同时部分山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群众饮水困难。面对严重旱情,今年2月中旬河南省国土资源厅按照河南省政府的要求,利用国土资源系统拥有的技术、设备优势,安排部署抗旱打井工作,为全省包括平顶山在内的10个地级市免费打井,项目资金全部由中央财政和省财政解决。该工作部署后,汝州市积极行动,把抗旱打井作为践行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实际行动,全力抓好落实。 汝州地矿局更是把抗旱打井工作,作为当前支援“三农”建设和保经济增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为一把手工程,主动服务,统筹安排,极大地保障了打井工作的进度。该局主管地质环境工作的副局长和地质环境科的同志,从打井工作一开始便成了地地道道的联络员、协调员,对提出打井申请的村组积极会同地质队进行实地勘查,按照“先易后难,尽快成井”的原则,确定备选井位;对已确定井位的水井积极协调用电、地方关系,帮助打井队解决实际问题,确保打井工作的顺利实施。 按照全省抗旱打井最初工作方案,分配给汝州市的第一批打井指标,是在山前平原区或盆地区富水性好、容易成井的地区打6眼深井。但在打井过程中,汝州地矿局积极主动服务,热心帮助打井队解难题办实事,赢得了地质队的信任和支持,该局副局长连宏志与负责汝州打井工作的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工程院的项目经理宋燕雍,由工作关系成为了知心朋友。为多打井,多造福群众,该局经过与打井队的沟通和积极争取,使汝州市第一批打井指标从6眼增加到了16眼,最终又从16眼增加到了32眼。 目前,汝州市打井工作进展顺利,截止4月25日,已有17眼井出水,整个第一批打井工作预计4月底可全部完成。待这32眼深水井全部建成后,将惠及汝州市12个乡镇(办事处)29个村的3万多人,将极大改善该市干旱缺水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支农惠农,造福乡村”。这是汝州市陵头乡孟庄村群众自发为该市地矿局赠送锦旗上的内容。短短的八个字,表达的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土资源系统抗旱打井工作的无限感激之情。两个月的时间,三十二眼深水井,一股股清泉滋润着干渴的麦田,更流淌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间……(实习生 张晨 河南省汝州市委宣传部新闻科 桂焱炜 王大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