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报记者 王海科 张高峰 中原经济区建设有了自己的“智囊团”。 昨天,中原经济区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正式成立,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咨询服务。 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研究会名誉会长刘怀廉要求,研究会要加大创新力度,争取形成研究产业。同时,他建议将研究会办成中原版的“博鳌论坛”。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个机构的层次和脉络,本报以揭秘的形式为您逐一解读。 揭秘1 研究会是个啥机构? 是个学术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隶属省委统战部 昨天,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智囊团”和“思想库”,研究会正式宣告成立。从性质上看,它是河南省委统战部所属的学术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它由致力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的相关单位与部门以及热心于中原经济区发展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自愿结成。 其职能是组织课题研究,着重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促进中原经济区理论的繁荣和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咨询服务;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训等。至此,研究会的神秘面纱终于揭开。 揭秘2 关注啥内容? 着重研究发展过程中的 重大问题 作为“智囊团”和“思想库”,研究会也有自己的研究范围和关注重点。 昨天,新当选的研究会会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欧继中表示,研究会成立后,初步确定七个方面的任务。其中,组织课题研究,着重研究中原经济区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服务,当是“重中之重”。 此外,研究会还会接受政府机构、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委托,就重大战略、重大课题、项目论证方案设计等进行调查与研究,提供优良的支撑服务。 揭秘3 都设哪些部门? 要设5个研究所和一个信息科研中心 就规模和层次而言,研究会可以算做一个母系统,而在它的下端,有很多子系统来支撑。 昨天,欧继中透露,研究会成立后,下一步要设立科研及管理机构,研究会下设研究院,同时围绕中原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发展的基本路径和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成立5个研究所和一个信息科研中心,按研究领域开展学术活动,提供学术产品。 其中,5个研究所分别是:区域经济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所、农业发展研究所、城市发展研究所、民营经济研究所。 揭秘4 都有哪些人?政界商界学术界“群英荟萃” 这么一个高规格的研究会,哪些人能加入? 昨天,提交大会审议的中原经济区研究会章程显示,凡是在本研究会业务领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单位和个人,只要有入会意愿,且拥护研究会的章程,都可以申请加入。 昨天的成立大会上,通过大会选举和表决,产生了117名理事、50名常务理事、1名会长、17名副会长和1名秘书长。 经过选举,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欧继中当选研究会会长,省政府参事室党组书记、主任何黎明等17人当选副会长,商丘开发区原管委会主任赵亚当选秘书长。此外,省委常委、统战部长刘怀廉,省政协副主席、民革省委主委李英杰,省政协副主席、河南省工商联主席梁静被聘请为研究会的名誉会长,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务副主任何毅亭等13人被聘为顾问。 揭秘5 有什么意义? 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找到了“船”和“桥” 提起研究会成立的重大意义,昨天,刘怀廉打了个比方,建设中原经济区好比过河,而成立研究会好比找到了“船”和“桥”。 “提出中原经济区战略有了方向,就是找着了北。现在我们又找到了‘桥’和‘船’,那么建成中原经济区就好办多了。”刘怀廉说。 对此,欧继中说,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使我们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在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从而可以更多争取国家在产业发展、建设用地、专项资金投入、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揭秘6 有啥前景? 形成“研究产业” 办成中原版“博鳌论坛” 刘怀廉说,研究会成立后,除了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的研究,还要加强与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积极加强与国家研究机构的对接联络,多汇报,多沟通,多协调。 此外,他建议:“我们可以像博鳌论坛一样,搞一个高层次的论坛交流场所,把它上升到国家层面,同时吸收一些境外国家理论的研究机构和我们联合。” 刘怀廉建议,研究会要探索全新的体制和机制,把理论研究、实施手段、战略谋划等合为一体,形成一个研究产业。这样能保证研究会有一些固定的收入,保持研究会的正常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