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张渝 田园 实习生 徐德馨 主持人:本报特派记者 田园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周口市市长 徐光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万果园集团公司总经理 黄玉清 核心提示 周口既是我省的一个边缘城市,又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和重要粮区,周口应该如何抓住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带来的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何把产业弱势转化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优势?今天,中原经济区建设“圆桌会”栏目请来两名周口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请他们谈谈周口将如何在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中定位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 战略定位 打造“五大基地”提供现代农业支撑 主持人:全省上下齐心建设中原经济区,这给各市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一个重要产粮区,周口该如何给自己定位? 徐光:中原经济区要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这为农业大市和传统农业大区的周口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实现追赶和跨越的历史机遇。 周口在中原经济区战略格局中,承引启合、稳固基础、凸显优势、链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我们打算结合实际着力打造“五大基地”,加快粮食生产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发展提供现代农业支撑。 发展机遇 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 主持人: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过程中,势必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这将给周口带来哪些机遇? 徐光:中原经济区建设打破了行政区划藩篱,推动跨县、乡规模化生产种植,这对周口乃至周边县市来说是天大的福音。周口可以借机做大做强扶沟蔬菜、淮阳黄花菜和芦笋、商水美人指葡萄、沈丘山药等重点特色种植业。乡镇相对县市来说是一个更小、更容易“操作”的载体,这也为中原经济区打破行政区划发展区域经济,做出先行先试的“实验”。 再者,我们周口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棉花、油料常年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3和1/4,每年输出近20万吨棉花、90万吨油料、3万吨果蔬;林木覆盖率达到20%,活立木蓄积量1800多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10,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农产品保障。 建设中原经济区对周口来说还有啥好处?我认为首先为周口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下一步,我们要探索建立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实现农产品从低价值链向高价值链终端工业产品的就地转化升值,并以此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力争到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由目前的43家增加到100家。 发展思路 给力中原经济区 发展粮食生产在首位 主持人:粮食是咱周口的优势,在中原经济区的发展格局中,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让周口的粮食优势更加突出? 黄玉清:中原经济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农业和粮食生产举足轻重。周口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市,常年粮食产量145亿斤左右,约占全省的1/7,是全国第一小麦生产大市。 根据中原经济区主体功能定位,我们要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要位置,市里还制定了一个目标——力争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170亿斤,2020年达到180亿斤以上,成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储备、中转和加工基地,稳固中原经济区在全国规划中的农业基础地位。 但是,我们自己的“短板”也不能不提,目前周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还远远不够,仍需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打造高产稳产的粮食生产基地。这需要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生物技术、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努力把周口建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 独家秘笈 发展特色的职业教育提供充足人力 主持人:我们知道,周口是个人口大市,人力资源发挥得好,就可以变成人口红利,周口在这方面怎么做? 徐光:周口有农村劳动力700多万人,富余劳动力300多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充足的人力支持,而职业教育是推动周口从人口大市迈向人力资源强市的有力推手。 下一步,周口要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优质劳动力输出基地的目标,把发展劳务经济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培训增加人力资本存量。还有一点就是要致力于提升劳动力素质,要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扶持周口科技职业学院、联营职专和市技工学校等特色技工培训学校。 孙秀兰:我补充一点,周口外出务工人员多,我认为有必要建立健全中介组织,不断扩大劳务规模,提升劳务经济发展水平,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承担好保障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