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记者从汝州市农动就业局获悉,我市劳动就业局训练中心首期农民工技能培训已开班,本期共招收学员80人,其中电焊专业29人,电脑专业51人。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今年,我市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运作方式,针对农民工无技能,收入低,外出后就业又不稳定的实际,突出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拓宽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大力促进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电焊火花映红学员“脸” 当天上午,走进农动就业局电焊操作间,只见刺目的电焊火花把整个操作间照的通明,几十名学员左手拿着电焊罩,右手拿着电焊枪,按照师傅成丙强的要求,在废旧钢板上操练。 “没有一技在身,外出打工心里总感觉不踏实……”学员刘红燕拿着电焊枪一边在钢板上操练着,一边对记者说。今年40岁的刘红燕家住王寨乡唐村5组,原是中石化河南平顶山汝州分公司的一名职工,去年年底下岗后,由于没什么技能,为找工作他多次“碰壁”。万般无奈,同是下岗职工的妻子劝他到农动就业局“求救”,在市农动就业局的帮助下,他如愿到训练中心免费学习电焊技术。 “不要小看电焊技能,只要学成了,保你在外打工吃穿不愁……”在电焊操作间内,今年已50余岁的成丙强告诉大家。据他介绍,一名家住小屯乡的学员董汉兴家庭极为困难,在这里学了2月电焊技术后,不愿外出打工,在我市东关钢材市场找了一份专门为人焊接的活,管吃管住,一个月下来还能发2000多元工资。听了成师傅的一席话,学员们个个憋足了劲,认真操练起来。 电脑技术力壮学员“胆” “俺现在主要学习电脑维修,等手艺学成后准备到南方打工……”在电脑培训课堂,20多名下岗职工和贫困农民在这里学习电脑维修技术,焦村乡李楼村5组村民靳亚涛一边摆弄电脑主机,一边笑着对记者说。 家住骑岭乡王庄村9组的王志霞,自小得病留下了“后遗症”,行路不便,不能做激烈运动,今年虽已26岁,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整日闷在家里郁郁寡欢,后来听村里外出打工的姐妹说,市劳动就业局免费为农民工培训技术,就欢天喜地地来了。 据训练中心电脑教师张琳琳介绍,我市很多农民工在训练中心经过培训后,都找到了如意的工作,有的在市区开起了广告公司,有的到外地从事了打字员工作,有的还开起电脑专卖及维修店,每月工资及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并且今年与往年相比,农民工工资都有大幅度上调,农民工的福利和待遇正在逐步逐年的提高。 身怀“绝技”农民打工路更“宽” “只有身怀‘绝技’的农民,打工路才会越走越宽……”电脑教师张琳琳说。据介绍,春节后第一批到富士康务工的农民工中,有数十名就是训练中心的“佼佼者”,他们轻松顺利地通过了富士康人力资源部的面试、体检。3月6日,我市首批经过培训的10名农民工也顺利地踏上赴江苏太仓中集集装箱制造有限公司的火车。 据悉,在保证农民工输出质量的基础上,市劳动就业局加强对外联络,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民工拓宽就业渠道。目前,汝州市再生资源开发公司、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太仓中集集团等十五个企业就为农民工提供了数十个工种、数千个就业岗位,农民工的道路将会越走越宽。 据统计,2010年我市农动就业局训练中心共为2463人进行了电焊、电脑技术培训,其中培养电焊工577人,电脑技术员1886人,就业率达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