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河南频道讯 “多亏学校的帮助,我那坐在轮椅上的孩子才能再次进校学习。孩子在学校的照料下,像在家里生活一样,还学这么多的手艺,我心里像是吃了颗‘定心丸’。”3月4日,面对汝州市职业中专班电一班班主任贾改超,63岁的陵头乡陈窑村村民吕瑞连声感谢。 24岁的“学生”再次入学 吕老汉的儿子吕彦总在1岁多时得病,直到9岁时才在堂弟吕彦鹏的照料下入学。7年间,他们一起走完求学生涯,中学毕业后,堂弟外出打工,吕彦总回到家中。 22岁的他看到年迈的父母日夜操劳的身影,心里很不是滋味,决心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在亲友的帮助下赶到江苏一家企业打工。经过半年的努力,吕彦总挣回了1000元钱,这让吕老汉激动不已,可儿子却说要上学,学得一技之长,用知识改变命运。吕老汉拿不准主意,在向亲友讨教后决定把儿子送到汝州市职业中专求学。 开学那天,吕老汉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儿子送到学校,看到学校里那张张笑脸和声声安慰,他放心了不少。分班后,班主任贾改超对即将离校的吕老汉说:“学校会帮助彦总解决困难的,保证不比家里差。”吕老汉看着班主任那真诚的眼神,这才放心地回去。 难忘同窗情 在孩子入学一周后,吕老汉赶到学校接儿子回家,却得到儿子的拒绝,儿子表示在学校由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照顾,自己可以安心学习。 儿子向老父亲讲,在班上,由同学李少可、范延涛、李亚雷3名同学主动承担起照料自己的任务,他们天天为自己推轮椅奔波于教室和宿舍之间,顿顿为自己打来热腾腾的饭菜,就连下厕所也由同学们推着轮椅去。自己如果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这帮好兄弟。从此,儿子要“学不成名誓不还”决定一学期回家一次,以此完成学业。 吕彦总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上等,谈及这半年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的点点滴滴,眼中流露出无限感激。 他记得那是一个滴水成冰的寒冬星期日早上,家在郏县的同学范延涛见吕彦总在寝室里躺着,还没有吃早饭,就赶忙出去为他买早餐。吕彦总见外面寒风呼啸,就说算了,中午饭和早饭在一起吃。范延涛边走边说,天这么冷,不吃早饭怎么行?等范延涛从外面赶回来时,手和脸已经冻得通红,而怀中的八宝粥和包子还冒着热气。吕彦总清楚,范延涛为让自己吃上热乎的饭菜,顶着寒风来回跑了三里多地。那天早上,他是流着热泪吃下早餐的。每到星期天,吕彦总的饮食起居都是由这位小师弟照顾的。 他还记得腊月的一个晚上,李少可等同学推着坐在轮椅上的他回寝室休息,刚出教室,他们就被凛冽而强劲的寒风打得浑身直抖。李少可把轮椅扭了个180度大转弯,和他脸对脸,推着轮椅在肆虐的寒风中向宿舍走去。看着李少可被冻得瑟瑟发抖的样子,他一股热流涌遍全身,紧咬着嘴唇,才没让眼泪流下来。 学校是我家 吕彦总的钥匙串上有一把寝室大门上的钥匙,这把钥匙是除宿管老师和其他行动不便同学外其他学校任何人都没有的。 开学那天,班级班主任把配好的钥匙递到他手里,并叮咛他要注意身体,还让大家照顾好他。吕彦总讲,那一时刻,他看着亲如一家的老师和同学,他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并发誓要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答谢这些让他终身难忘的人。他还惊奇的发现,他的教室在一楼,而其他一年级的班级在三楼。没隔多久,他就明白,这是学校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有行动不便学生的班级,教室必须在一楼。 这次进城的吕老汉从残联领回了300元助学款,残联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为了争取这笔助学款,职专工会和团委的工作人员已经来回奔波四五趟了。而吕老汉前不久已经领回了国家助学款,学校还免除了儿子的学费。吕老汉动情地说,国家和学校这么照顾儿子,他一定让儿子好好读书,将来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和国家。 其实,像吕彦总这样患小儿麻痹后遗症不能行走在职业中专求学,得到学校无微不至照顾的学生共有3名。5年来,在汝州市职专求学的残疾人有10多名,他们都在学校的精心呵护下健康成长,潜心学习。 (汝州市委宣传部 田朝辉 李伟恒 翟文) |